標籤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關於大數據的二三事

Date: 20171210
Version: 1

之後可能會被公司叫去處理大數據,因此,開始閱讀相關大數據的書籍,先求了解大數據的觀念,以及可能呈現的結果,再去學習相關的程式語言、統計分析和演算法等,目前程式語言是打算使用R來進行。

以下就會先記錄一些有關大數據的知識:

從大數據到智慧生產與服務創新
李傑、倪軍、王安正

系統式的數據收集和分析
利用資料解決可見問題,預測不可見問題,挖掘新的知識
特徵:從資料萃取出,與判斷事物的狀態或屬性有較強關聯的、可被量化之指標
主成分分析(PCA)
資料的廣度和深度
利用資料發現使用者需求缺口
從使用者資料擷取隱性知識,利用知識為客戶客製化
非對稱支援向量機演算法
同類對比
PCA-T^2
支持向量機(SVM)
資料特徵、映射模型、迴歸分析
K-L變換

大數據@工作力
Thomas H. Davenport

大量、缺乏結構、動態串流、多種格式

大數據商業分析─整合大數據與業務流程的高級商業分析指南
Nathaniel Lin










東方快車謀殺案

Date: 20171210
Version: 1

於20171209看完了電影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隔天早上也翻了一下小說版,看看到底小說和電影有甚麼不一樣呢?

先說說電影的感想好了,我覺得還不錯看,雖然網上評價沒有很高,不管是有沒有看過小說,內容都還算不錯,不管是演技還是拍攝畫面,都有讓人覺得錢總算沒白花了,但到不至於說超值啦!只能說是等值罷了。\

沉澱幾天後再想想,覺得前面步調偏慢,但這個偏慢不是不好,意思是指他跟小說的步調差不多,但現在是電影,理論上要在更快一些,來到中段,節奏明顯變快了,但變快的時機慢了半拍,最後,開始加速了,最後一段飛快,太容易跟不上了,所以我覺得看到後面結束時,你的感想可能是"啥?這就結束了?",而不是"喔~~~原來如此啊~~~"這種感覺,所以整體感覺上覺得比柯南差了一點,畢竟柯南還有動作片可以看。

小說與電影的不一樣,後來我又看了1974年拍的版本,因此,我打算就三個版本來討論一下,其中的差異,不會全列出來,就看我心情列,畢竟不同點實在太多了。

1. 關於白羅的人設,個人比較喜歡2017電影版的人物形象,1974的人設有點滑稽,2017比較符合我看小說的形象,但還是要先說我只看過白羅系列的這一集,可能等到尼羅河上市時,我會在去買下一集。

2. 再來是雷契特的人設,我比較喜歡1974的版本,而2017版的,我覺得太年輕了,應該由老綠魔來演會覺得不錯。

3. 布克先生,白羅的朋友,我還蠻喜歡2017版本的,年輕人,跟白羅是忘年之交的感覺。

4. 醫生在2017不見了,跟軍人合在一起,個人感覺不太好,最好還是跟小說和1974一樣,分成兩個人會比較好,故事最後,由布克先生和醫生共同決定說辭,如果只剩一個人,就會感覺強度不夠。

5. 在2017中有一點動作戲,1974則沒有,但我覺得一齣完全是多餘的,有夠蠢的,又不是柯南。

6. 再來是白羅的內心戲,2017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把白羅塑造成一個強迫症,這兩點在小說裡完全沒有表現出來,白羅有的只是對於案子的興趣而已,而且我認為在白羅的生涯中,他一定有過關於黑白灰三者的模糊交雜的狀況,也就是說他的人生經歷非常豐富,所以案件對他而言並沒有影響,案件就是案件,其中的人生大道理,他早有體會,所以在小說和1974中,他只說明的兩種選擇,並交由醫生和布克來決定要用哪一個?他對於結果(無論是A還是B)一點也不在意。

7. 個人比較喜歡1974的,比較忠於原著,2017改太多了。

8. 劇情方面,1974大約比2017多15分鐘的劇情長度,2017節奏太奇怪了,前段太慢,中段加快但已經跟不上該有的節奏,後段無限制加速,給人的感覺是"???這就沒了?",而不是
"喔~~原來如此",2017屬於前者,1974偏向後者,但還是有些太快,畢竟小說的篇幅還是比較長的。

9. 詢問的過程,1974是跟小說一樣,有一個特定的區域作為訪談的空間,而不是像2017的跑去每一個人的房間,哪有人辦案是要自己親自去跑呢?當然是一個一個叫過來約談啊!

10. 再來說畫面,不可否認,2017的畫面就是讚,畫面真的是很棒,列車看起來也很高級。

11.

東方快車謀殺案
阿嘉莎‧克莉絲蒂

Date: 20170813
Version: 1

偵探小說

120誕辰紀念版

在這之前我沒聽說過阿嘉莎‧克莉絲蒂,是因為今年10月有一部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後來確定是12月上映),聽說是很有名的偵探小說改編的,於是就買了原著來看,看看到時候電影和小說會有怎樣的差異呢?

故事的結論給了兩種答案,一個真的一個假的,但最後大家都選擇了假的,只因為兇手是一名殘忍的罪犯而已,說是一樁謀殺案,倒不如說是復仇罷了,但法律就是法律,如果不按照法律來進行,說穿了他們也只不過同樣是一群殺人犯罷了,本質上跟罪犯沒有差距,故事的最後給出這樣的結局,究竟是屈服於人的感性還是人的理性呢?這或許就是蝙蝠俠自身貫徹的正義吧!

最後就是等到10月來看看電影吧!(12月) 到時候再補充電影小說有什麼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