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論領養代替購買

Date: 20161004
Version: 2

情況:兩個鄰居最近都購買了小狗
問題:為何他們選擇購買小狗

假設:理論上"領養代替購買"宣導是到位的,理論上一般人都知道"領養代替購買",理論上兩位鄰居是一般人=>所以一般人會在知道"領養代替購買"的情況下,選擇了購買。

因此,我認為政策的宣傳是成功的,但是其實質影響力是有限的。

所以在當下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選擇了購買呢?

領養和購買各有什麼優缺點呢?

詢問相關朋友的論點,以下是他們的對話

鄰居A

會考慮到寵物店買小狗,是因為沒養過寵物,不知道怎麼照顧,所以選擇到寵物店

朋友A:(在獸醫院工作)

因為品種

還有小狗比較討人喜歡

像寵物店大了的貓狗,賣不掉的處理方式百百種
認養的優點,對飼主來說,通常認養的狗狗會很忠心,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是被救出來的

缺點是,可能有得慢性病,例如腎衰、心臟病,或傳染病,才被棄養。但也有人是不想養就送收容所,我是不敢踏入收容所,環境太糟了,我會受不了那個景象

那買狗的優點,就是可以挑自己看順眼的品種吧,但不保證沒病。因為近親繁殖,很多遺傳疾病,也比較體弱多病,我們看太多了

甚至剛買回家,犬瘟、貓瘟才發病,因為繁殖場的環境髒,又多貓狗,容易集體感染

很容易小時候發病沒撐過就夭折,有的寵物店會說能換一隻,但生病的那隻回寵物店一定是等死的

最主要是賣相,之前有宣導片把收容所的狗放進寵物店玻璃,而且免費,結果很快就被認養光了。收容所的狗都又髒又臭,很難想像有人照顧之後,其實都會很漂亮

朋友B:(有在關懷流浪動物)

買的是名種狗嗎? 如果是, 那就是喜歡品種犬

認養就是免費 減少流浪動物的數量

但購買就是助長繁殖業 因為繁殖場通常是近親交配 生下來的狗有疾病的居多

而且繁殖業者通常不會善待種狗 環境髒亂 讓牠們不斷交配生育直到無法利用就送進收容所安樂死

朋友C:(有買過,也有認養過)



因為我覺得沒辦法照顧大狗

光洗澡,剪毛,就累死了

還要每天煮飯給他吃

我家養狗不吃飼料

一天兩餐,吃雞腿或排骨

白飯,有一些菜

大狗負擔不起

一般領養都混血狗,都大狗

吃飯會把我吃垮

洗澡會把我操死

剪毛會把我累死

給人剪毛都生病,因為共用器具

洗澡被虐待,新聞報一堆

寵物飼料是毒藥,千萬別吃,吃了會短命

很簡單的道理,人如果能吃的,絕對不會去做飼料,賣給人吃怎樣都比較賺

只能做飼料的是啥玩意。。。。大概也不用太期待了

何況現在一堆人吃的都有毒了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哲學課
                                                                  雪萊‧卡根

Date: 20161111
Version: 1

哲學書

討論生與死的哲學

當初會找到這本書,完全是因為當時正在搜尋"自殺"的關鍵字,當時除了這本書之外還有《自殺論》和《理論旅人之涂爾幹自殺論之霧裡學》這兩本書(這兩本我都有買,不過還沒看,等之後看了再寫心得),而在這本書中,自殺是放在最後一節,第十五小節,所以在看的途中,真是百般煎熬,畢竟想要看的主題在最後一節,但中間又不能跳過,但隨著章節前進越能體會到其中的哲學思想,讓人不知不覺中看完了整本書。

書中的前半部在討論"生",用"生"來討論"死",而後半部則是在討論"死",用"死"來討論"生",並且內容是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可以從其中看出思想的脈絡,也可以了解作者的觀點,但認同又是另外一件事了,作者也講明這本書是以他的觀點來呈現,希望可以說服讀者,但決定相不相信是讀者的事,他不會也不能去干預你的決定。

在書中,作者常提出一些簡單的假設,會忽略一些過於複雜的討論,並提出例子來呈現假設,但接著又會提出反例,來推翻假設,並增加新的條件來形成新的假設,一步一步地逼近核心論述,來讓讀者可以慢慢地思考,這是我覺得還不錯的地方,不會太快。

在自殺方面,作者所提出的觀點非常符合我的胃口,應該是說我對於自殺的看法是作者看法的極端型,所以我很認同作者對於自殺所提出的總總論述,真的值得一看。同時,我也希望在看完剩下的兩本自殺相關書籍,可以幫助我釐清關於自殺的看法,是否可以整理出一套我對於自殺的觀點。

我害怕死亡,死亡本身並不可怕,但我怕死亡帶來的改變,死亡就是一種劇變,我常常想到如果我的親人死去,他們將從我的生活中永遠消失,再也看不到他們時,內心十分堵塞,所以我害怕死亡,害怕它帶來的改變,準確來說,我害怕改變,改變帶來種種的不確定性。
死亡率

Date: 20161111
Version: 2

我下載了歷年死亡人數[1],並做了一點統計,發現1-3月的平均死亡人數大於4-12月平均死亡人數,大概是1.1倍左右,p-value < 0.05,具有統計差異(Table 1)。

當然如果是每一年來看,有些年有差異,有些年沒有,有的話則是1.1-1.2倍左右。

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趨勢?

當初會想做這個統計是因為,我假設所謂的三節是為了沖煞所導致的,所以我猜那時候會死比較多人才會需要沖煞。

所謂三節分別是春節、端午、中秋,但從模式上看不出有差異,而1-3月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那春節和其他二節有甚麼不同嗎?

當然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人事問題,因為資料也是人蒐集的,是不是在蒐集與彙整上有模式上的問題,才會導致這樣的顯著差異呢?

統計結果
Table 1. 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出生數、出生率、死亡數、死亡率 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