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桌遊設定-20(New Game Design)

桌遊設定-20(New Game Design)

Date: 20220825
Version: 2
  1. 骰子D6、棋類,2-4人
  2. 在5*5/7*7棋盤上,骰子透過卡片進行移動、翻轉...等效果
  3. 骰子有黑面白面,上面有圖示代表效果,代表各種士兵
  4. 目標是骰子全部同色,同色者獲勝,類似遭遇戰的概念,殲滅敵軍者獲勝
  5. 卡片上有3*3或特定骰子/移動/翻轉...等效果,選擇執行後,有黑白獎勵(2選1)
  6. 參考onitama、RRR、Ludo Lodge、元素棋、蒐靈祭
  7. Ban/Pick機制
  8. 26個英文字母對應龍與地下城怪物
  9. 後來想想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呢?用卡片去決定呢?將移動、翻轉、黑白獎勵...等結合至骰子上。
  10. 同色者獲勝,還是遊戲結束,結算分數?透過各種移動、翻轉、黑白獎勵來取得分數?

  1. 另一個元素之路,板塊拼放
  2. 地水火風,4種元素的板塊,4種元素的角色在板塊上移動
  3. 依照角色下方的元素組合,釋放法術(效果)
  4. 效果執行完後,法術卡上面有分數
  5. 達張數時結束遊戲,算卡片上分數
  6. 卡片有兩面,一面為元素,一面為法術
  7. 牌堆為元素面朝上
  8. 可抽牌,但只能使用法術面(在手牌上)
  9. 可放置,但只能使用元素面
  10. 可移動角色
  11. 可使用法術
  12. 符合角色元素可以加分
  13. 法術卡高分元素為角色元素可加分
  14. 參考RRR、水瓶座

2022年8月21日 星期日

瘋狂詭宅第二版:戰報(4)

瘋狂詭宅第二版:戰報(4)

Date: 20220821
Version: 1
  1. 一樣的劇本「永世輪迴」,這次就是正常單人2隻角色開局,選擇力量偏高,其他素質較平均的角色。
  2. 這場約為80分鐘打完,只能說在某些時候運氣很好,沒有扣太多傷害,有一次是扣4點傷害,結果都是輕微,爽~~
  3. 救了管家,分左右兩邊開圖,右邊找到門,左邊找到鑰匙,路途上還算順利,每隻怪物大概打2次就死了,有的1拳就死了,最後魔法陣大約2回合就解了,路途中遇到星之眷族,差點嚇死!!
  4. 完全不想打,還好已經拿到劇情道具,兩隻角色都順利躲避,趕到大廳走出別墅,順利通關了,之後就可以體驗第2個劇本了,預計等3個劇本通關後,再去買擴充吧!


桌遊設定-19(桌遊模擬器TTS)

桌遊設定-19(桌遊模擬器TTS)

Date: 20220820
Version: 1
  1. 這幾天在試試看TTS,看可不可以將自製桌遊放進去,以後也可以進行線上測試。
  2. 推薦Youtube頻道「Ludo Lodge」,有基本介紹如何使用TTS做自製桌遊。
  3. TTS的官方操作文件「Tabletop Simulator Knowledge Base」和「Tabletop Simulator API」,建議實作之前應該至少瀏覽一次,後續就當作工具書使用即可。
  4. 個人操作說明如下:
    1. 選擇custom進入遊戲後,先依照桌遊人數設定選擇相對應的table。
    2. 因為我的是卡牌類型的,所以選擇component/custom deck,準備將卡牌堆匯入。
    3. 匯入前須要先準備以下東西:
      1. 我是用「Card Creator」在Steam有販售,目前作者還有另一款是「Tabletop Creator」,但目前還在EA階段,且價格大概1400左右,我覺得有點貴,可能等之後完成後特價再買吧,目前基本夠用,主要我的設計都還是卡牌類型的。
      2. 用Card Creator產出tts可用的圖檔,使用預設值即可,產出前後面圖檔。
      3. 該圖檔是由10*7張圖片組成,共70張。
    4. 匯入選項將前後面圖檔匯入,如果想與其他人測試,請選擇cloud,如果背面圖檔都一樣的話,可以使用1張卡片的圖檔即可,若有不一樣的話,記得勾選unique選項,將最後一個選項back is hidden勾選起來,完成後匯入即可。
    5. 建議全部一起匯入,意思是如果有7個牌堆,每堆10張,不要分成7次匯入,應該1次匯入1個牌堆,共70張,等全部匯入後再自行分開即可。
    6. 接著在操作牌堆前,先介紹幾個TTS常用的動作:
      1. shuffle洗牌
      2. deal發牌,發牌到玩家手牌
      3. cut切出XX數量的牌
      4. split將原牌堆平均分成XX個牌堆
    7. 透過上述動作,就可以將步驟5中合起來的牌堆一一分開,分開後就可以準備進入到coding的階段,這時候建議先進行存檔。
    8. 如果你的桌遊需要一定程度的設置,真心建議寫個程式讓其可以自動完成設置,當然除了設置之外,還有很多動作可以用程式達成,可以參考「肥龍實況➤Pathogen 疫途 | #攻鎖棋 下一作! 病毒變種跑到冥界去啦!!!!! (同場加映攻鎖棋規則+遊玩!)」,裡面的自動動作都是透過程式達成,真的厲害。
    9. 進入coding前,點選牌堆右鍵取得其GUID,也就是這個物件的代號,具有唯一值,有幾個需要操作的,就記錄幾個。
    10. 從面板上方進入到Modding/Scripting,起始會有幾個區塊如下:
      1. Save/Play儲存運行的地方
        1. 這邊給幾個建議,當你場上有手動新增/修改/刪除物件時,請使用Menu中的存檔,override覆蓋原本的檔案進行存檔。
        2. 而這邊的Save/Play是單純給程式碼使用的,換句話說,當你調整了物件後,又跑去改程式碼,當Save/Play運行時,會儲存程式碼,但物件環境會使用當初載入的狀況。
        3. 以上這兩點在使用上請多加留意。
      2. Lua程式碼
        1. TTS程式碼的語言是使用Lua,算是一種非常簡單程式語言,建議開始寫前可以先了解一下Lua相關語法,不用太多。
        2. 選擇此區域,表示要開始寫程式碼了。
      3. UI介面
        1. 玩家可操作介面建置的地方,採用XML為架構,也是很常見的形式。
        2. 可以在這裡建立相關操作介面,例如:按鈕。
      4. Global全域
        1. 可以算是整個環境參數,會影響到整個環境。
        2. 選擇Lua和Global,表示你要寫有關Global的程式。
        3. 選擇UI和Global,表示你要寫有關Global的UI介面。
        4. 當然有Global,就有區域,你可以給每一個物件都寫相對應的程式碼或UI。
    11. 準備進入正題,Setup的部分,有幾種方式可達成:
      1. onLoad在遊戲loading時完成設置
      2. button on object在一個實體物件上建立一個按鈕(實體按鈕),例如: token
      3. button on screen在螢幕上建立按鈕(虛擬按鈕)
    12. 以上3種我都是過,最後我是選擇第3種,第1種在loading時自動完成,沒辦法手動控制,第2種需要先放一個token在桌面上,我覺得不直覺,但有很多遊戲是這樣設置的,且上方教學影片也是採用此方法,好處是可以用簡單的方式讓按鈕不見(讓物件消失即可),反而第3種要讓按鈕不見有點困難(虛擬無實體),應該可以,但我還沒研究出來。
    13. UI
    14. 建立按鈕:主要設置的按鈕
      1. <button
      2.     id="setUpButton"
      3.     height="100"
      4.     width="150"
      5.     onClick="setUp"呼叫setUp的function
      6.     rectAlignment="MiddleRight"會對齊畫面右側中間
      7.     fontSize="32"
      8.     textColor="red"
      9. >Set Up
      10. </button>
    15. 建立按鈕2:介紹另一種設置的方法
      1. <button
      2.     id="missionButton"
      3.     height="100"
      4.     width="150"
      5.     onClick="missionSetUp"
      6.     rectAlignment="MiddleRight"同上,一樣是畫面右側中間,但會重疊
      7.     fontSize="32"
      8.     textColor="blue"
      9.     offsetXY="0 -100"使用這個參數調整XY,會在上面按鈕的下方,XY座標是base on ectAlignment為基礎座標
      10. >Mission
      11. </button>
    16. Lua
    17. 建立GUID清單
      1. mainGUID = "b37b47"牌堆的GUID
      2. missionPublicGUID = "9a21d7"牌堆的GUID
      3. missionPrivateGUID = "e64367"牌堆的GUID
    18. 建立bool參數,另一種方式讓按鈕失效,畢竟setup只要一次就行
      1. isSetUp = true
      2. isMission = true
    19. 建立function
      1. function setUp()設置的功能
      2.     if isSetUp then如果是true則執行,完成後變false,這樣按鈕只會執行一次
      3.         print("setUp")會在聊天室印出,提供確認用而已,非必要
      4.         local mainDeck = getObjectFromGUID(mainGUID)重點,從GUID辨認是哪一個物件,宣告並使用此物件,後續才能操作此物件
      5.         mainDeck.shuffle()洗牌,很多次只是洗爽的
      6.         mainDeck.shuffle()
      7.         mainDeck.shuffle()
      8.         mainDeck.shuffle()
      9.         mainDeck.shuffle()
      10.         mainDeck.shuffle()
      11.         mainDeck.shuffle()
      12.         mainDeck.shuffle()
      13.         mainDeck.shuffle()
      14.         print("shuffle")
      15.         mainDeck.setPositionSmooth({0,0,0},false,true)移動到桌面中央,setPositionSmooth可以設定是否碰撞,但如果是setPosition,則無法,會造成牌堆碰撞,導致牌堆歪掉,會不正,所以使用setPositionSmooth,另外,畫面正中央為0,0,0,很重要,下方就是依據這個去擺放
      16.         print("setPosition")
      17.         subDecks = mainDeck.split(9)分成9個牌堆,原牌堆90張,9個牌堆,每堆10張,其預設會在原地分成9個牌堆,且會垂直交互放置,就像-|-這樣,90度旋轉交互放置
      18.         print("split")
      19.         subDecks[1].setPosition({-3,0,4})左上角,面對桌子其方位為(左右,前後,上下)
      20.         subDecks[1].rotate({0,-90,0})轉正
      21.         subDecks[2].setPosition({0,0,4})中間上方
      22.         subDecks[3].setPosition({3,0,4})右上角
      23.         subDecks[3].rotate({0,-90,0})
      24.         subDecks[4].setPosition({-3,0,0})左側中間
      25.         subDecks[5].setPosition({3,0,0})右側中間
      26.         subDecks[5].rotate({0,-90,0})
      27.         subDecks[6].setPosition({-3,0,-4})左下角
      28.         subDecks[7].setPosition({0,0,-4})下方中間
      29.         subDecks[7].rotate({0,-90,0})
      30.         subDecks[8].setPosition({3,0,-4})右下角,而第9堆就是原牌堆,其GUID是一樣的,一開始就放在(0,0,0),所以不用異動
      31.         print("Set Up!!!")
      32.         isSetUp = false當完成設置後,將參數改為false,這樣再點按鈕就不會觸發,避免場面錯誤
      33.     end
      34. end
    20. 建立function-2
      1. function missionSetUp()提供另一種設置的方式,相同的部分就不再贅述
      2.     if isMission then
      3.         print("missionSetUp")
      4.         local missionPublic = getObjectFromGUID(missionPublicGUID)
      5.         local missionPrivate = getObjectFromGUID(missionPrivateGUID)
      6.         missionPrivate.shuffle()
      7.         missionPrivate.shuffle()
      8.         missionPrivate.shuffle()
      9.         missionPrivate.shuffle()
      10.         missionPublic.shuffle()
      11.         missionPublic.shuffle()
      12.         missionPublic.shuffle()
      13.         missionPublic.shuffle()
      14.         missionPrivate.deal(1)發1張牌到玩家手牌,預設是發給所有玩家
      15.         print("privateDeal")
      16.         for i=1, 3 do迴圈,預設為++,所以不用特別寫,執行以下程式碼3次,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來進行設置也是可以的
      17.             missionPublic.takeObject({position={7,0,-8+(i*4)}})這句意思是,從object A中拿object B,被拿的object B要做甚麼處理,所以可以看到object A是一個容器類型,例如: 牌堆deck、抽袋bag...等,object B就是裡面的單一物件,例如: 卡牌card、代幣token...等,()裡面就是來說明要如何處理object B,依序放到定位,會在上方3*3牌堆的右側,由下往上放3張
      18.         end
      19.         print("publicTakeObject")
      20.         print("Mission Set Up!!!")
      21.         isMission = false
      22.     end
      23. end
  5. 以上就是有關自製桌遊的自動設置,感覺還行,沒用到很難的程式碼,大概花了2天的時間閱讀資料,第2天就可以寫出來了,應該是沒有很難,之後就可以線上找人協助測試了,但不清楚其他玩家是否看得到按鈕。


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桌遊設定-18(測試紀錄)

桌遊設定-18(測試紀錄)

Date: 20221005
Version: 5
  1. 承「桌遊設定-14」,之後有關桌遊測試的紀錄會放在這一章節。
  2. 8/19第2次在公司找到人協助一起測試
    1. 測試項目:核心玩法,4人局
    2. 使用之前製作的規則說明書進行說明,整體上有讓玩家比較了解,但還是有許多細節需要多加強調。
    3. 整體時間大約30-40分鐘左右,當下沒有特別紀錄。
    4. 分數紀錄如下:
      1. 61-0=61(我)
      2. 49-6=43
      3. 37-1=36
      4. 20-6=14
    5. 遇到的情況:
      1. 大家常常在換分的時候,在計算分數,導致每次都會多花時間
        1. 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會在那個階段算分數,因為在遊戲結束後,也會算分,通常建議大家拿出手機開始計算會比較快。
        2. 有關計分軌的部分,可能還要再多測幾場,看看大家的反應再說。
        3. 計分軌的用處
          1. 可以了解目前自己的分數
          2. 可以了解所有人的分數
          3. 遊戲結束時,不需要再次計算個人牌堆分數,只需要計算任務卡的分數即可
      2. 在4張以上使用萬用卡配對,玩家會以為自己還是有3種花紋或3種顏色的分數
        1. 可能在說明時要多加說明,可能要新增相關圖例。
      3. 乘2的規則不了解
        1. 同上
      4. 執行效果後,再次執行前效果取得的卡牌的效果
        1. 同上
      5. 發現整場遊戲中,沒有人使用stack(個人牌堆+1)
        1. 需要重新思考此技能,是否有其他技能可以替代
        2. 可能採用again,回合結束時,再1次玩家回合,也就是可以再重新獲得1次抽牌、效果、換分3個階段。
        3. 調整了程式確認使用率目前大致上一致,不會特別低,應該這樣的調整是可以接受的,下次再測試看看。
      6. 這場中,有1位玩家換分太少、手牌太多
        1. 只換了20分,但手牌扣了6分,雖然手牌1張扣1分,比之前已經好很多了。
        2. 從上面來看會發現換分太少,造成分數降低,手牌太多,分數降低,等於分數被同一件事懲罰了2次,這點或許可以再討論。
        3. 還發現為了減少扣分,將個人牌堆增加牌,好像是13579,多2張多4分,原本135就有不同顏色和花紋,一樣也是4分,但多2張牌,等於手牌少2張,可以少扣2分,這點我完全沒想到,是一位在旁邊看我們玩的玩家建議的,真的不可思議XD。
      7. 使用semi-closed-eye(查看場上牌堆拿1張),會稍微增加遊玩時間
        1. 但感覺還好,大家都還在查看場上牌堆和手牌,這部分要再多觀察。
      8. electric觸發效果使用時機
        1. 需要注意的是share觸發electric的時機會在效果執行完畢,也就是所有玩家拿完牌後,在去檢視場上牌堆是否還有electric。
        2. 另外就是,乘2、加2、萬用卡不會觸發electric,要多加說明。
    6. 感想
      1. 真的要實際測試後才會發現上述這些問題,當然這次有使用規則書,整體介紹說明真的好很多,大家比上一次容易了解規則。
      2. 當然很多細節還不是很了解,另外本局有1位玩家是上次玩過的,他這一次還有1個牌堆拿了40分,因為有2個乘2,10*2*2,有點厲害。
      3. 另外,還真的有人湊了5張萬用卡,所以萬用卡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好用?
  3. 9/3於公司測試第3次
    1. 測試項目:核心玩法、調整了1個效果、移除扣分機制。
    2. 測試時間:15-20分鐘左右,比想像中的快,這次幾位都算桌遊老手,上手算快的,整體時間運行的算快。
    3. 分數紀錄:
      1. 9分,9張手牌
      2. 25分,4張手牌(我)
      3. 25分,1張手牌
      4. 23分,1張手牌
    4. 問題:
      1. 這局是我call game,所以從我開始順位2、3、4位玩家,合理的盡量將手牌完成換分,但首家因想累積手牌,較少換分,所以call game時,該輪尾家遊戲結束,造成他的分數較低。
        1. 後來討論到幾種方式,call game時,會輪到call game的上家才結束,保證所有玩家都有最後一回合,但可能會造成每位玩家的回和數不均的問題,當然也有就是採用起始玩家輪流的方式。
        2. 但重點在於,無法預期call game的時機,這點容易造成在遊戲策略上產生問題,這點可能需要調整。
        3. 有想到call game的方式,當1牌堆清空時,選擇另1牌堆翻轉,面朝下覆蓋,後續回合無法選擇該牌堆,持續上述步驟,直到最後1個牌堆清空時,遊戲結束。
        4. 上面有想到,這樣後續玩家選擇會越來越少,遊戲結束時間會越來越快,理論上到最後1牌堆時,就可以預測遊戲結束的時候。
        5. 但有想到那不如算清空幾個牌堆後遊戲結束,一樣可以保持較多的選擇性,但可能幾個牌堆,會隨著遊戲人數變動,可能是N-1會比較好吧,。這樣2人一樣是1個牌堆,4人3個牌堆。
        6. 再來是call game的獎勵,採用正面回饋,讓玩家有動力去call game,可能選項有抽牌、換分、加分...等,讓玩家會選擇去call game,因為分數較多者希望遊戲延長,分數較低者希望遊戲盡快結束,讓call game這個動作可以平衡這兩者。
      2. 再來一樣發現到在萬用卡及4張(含)以上的情況上,玩家才會以為在使用萬用卡或4張以上,仍保留顏色或花紋組合的分數,這2次測試都有發生,看起來不是特例,這需要調整。
      3. 遊戲結束後有詢問各效果的使用狀況,大家都比較喜歡可以抽牌的效果,也確實這影響到遊戲分數的多寡;比較不喜歡的效果,有2個,一個是X2,另一個是「分享(所有玩家抽1張)」。
        1. X2的原因在於其效果啟動困難,要求較難保證達成,所以寧願是選其他成效較明顯的效果。
        2. 而分享則是給玩家抽牌,雖然手牌可能會扣分,但還是會增加玩家獲得分數的可能性,整體來說利大於弊,更何況本場規則不會扣分。
    5. 感想:
      1. 果然老手玩起來就是比較快,很快上手,整體遊戲進行比我想的還要快。
      2. 確實在call game上還需要調整,遊戲過程中,很早就出現剩1張的情況,但過了好幾輪都沒有人拿。
      3. 有同事建議可以參考一下「幻想國度」,也類似成套收集算分數的概念。
      4. 而這次玩家有抓到重點,所以都是在遊戲結束時才算分,所以在downtime上沒有花很久,所以也不太需要計分軌的存在。
    6. 後日談:
      1. 最近沒有在測試和開發,因為跑去玩POE了,但不時還是想了一下有什麼方向可以進行調整,有想了一些如下:
      2. call game改為個人牌堆數量達到X時,再進行1輪,遊戲結束,雖然也是由玩家自己決定,但這算是很明顯的壓力,因為個人牌堆=分數,一定會推進,遊戲就會越快結束。
      3. 考量到湊到4張的可能性及性價比,改為個人牌堆限定3張,所有玩家在3張內追逐高分。
      4. 再來是場上牌堆的問題,有想到一個點,按照遊戲人數,將場上牌堆切為相對應數量的牌堆,2人2堆,以此類推,之後就按照正常遊戲執行,當抽到/觸發/看到閃電時,將該牌堆進行切牌,總牌堆數就會+1,以上切牌由玩家自行決定要切到哪個位置,閃電有9張,因此牌堆最多為遊戲人數+9,然後牌堆隨意放置不用擺成3*3,主要還是因為與call game脫離的關係,起始牌堆可以有更多變化。
      5. 當然為了符合上面幾點,相關的技能都還要再調整,另外,應該會取消扣分機制。
      6. 後來想想切牌做成技能的話只有1/9,若變成一個行動,其補償又很難有誘因,讓玩家願意選擇切牌,最後想到的是,維持原樣3*3,但不用再分各10張,而是洗完牌後,隨意切成9個牌堆,張數不限,大家覺得OK就OK,接著就是在這9個牌堆中不斷進行遊戲,當某1個牌堆清空時,玩家/下1位玩家自行選擇1個牌堆切牌,形成1個新的牌堆,再繼續進行遊戲,因為call game不再與牌堆清空綁定,所以也就不需要誘因讓玩家去執行這個動作,這個將作為遊戲規則之一。
      7. 再來是萬用牌的保留與否,原本因為可以4張(含)以上,容易造成玩家使用上的誤會,若調整成限定3張的話,是否就可以降低誤會的程度,且call game改為牌堆數量的話,萬用牌讓形成牌堆的可能性提高,玩家可能也不會糾結使用萬用牌會降低分數,盡快湊成指定數量,也是關鍵之一。
      8. 相對應的有一些新的技能想法:
        1. 往右+1:第1位玩家往右傳1張,第2位玩家往右傳2張,以此類推,所以首家可以拿到N張,其他玩家都會少1張,幾種玩法,一起往右傳,可能發生張數不足;或傳完再換下一位,但整體時間會拉長,但至少張數是可以預期的。
        2. 骰子:擲骰決定可以拿幾張,但1和4為負張數(紅色),負數的話就是要把手牌放回牌堆,整體期望值大約是11/6=1.83左右,接近2張。
        3. 分享-1:其他人給1張至玩家
        4. 可能移除+1-1、分享之類的。
        5. 雷霆:將場上牌堆移除3張。
        6. 抽1張或抽2張,同性質較高,之前抽2有扣分風險,可能要調整
        7. 查看牌堆:查看的時間可能會有點久,影響遊玩流暢度,要再觀察。
        8. 重新盤點"張數增加值"
        9. 加2乘2是否要調整,條件調整?
        10. 調整後,要重新計算1張價值1牌堆價值,影響solo規則


2022年8月14日 星期日

瘋狂詭宅第二版:戰報(3)

瘋狂詭宅第二版:戰報(3)

Date: 20220813
Version: 1
  1. 周末放假來玩一局吧~劇本一樣還是「永世輪迴」,不過做了點調整只使用1個角色移動,系統預設最少是兩隻角色,所以我這隻可以做4個動作,另外,神秘階段判定若指另一支角色時,判定還是本角色。
  2. 玩完才知道1隻角色太強了,有4個動作,通常怪物活不超過2個行動,也就不會被恐懼判定,另外,所有裝備都會在同一支角色上,無限疊加,整體來說真的太強了,這一局大概30-60分鐘就結束了,幾乎殺光所有怪物,安全地拿了線索走出莊園,爽啦~。
  3. 另外一提,有收納真的差很多,只要把幾個收納拿出來放好,就可以開局了,節省非常多時間,遊戲結束也可以很快速收回放好,有收納真的很不錯,推薦一定要有收納。
  4. 玩了那麼多同一劇本,發現一開始去就找管家得到的好處還蠻多的,建議這劇本一開始就去找管家,通常會有一隻怪,開局直接圍毆死就可以了。

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

瘋狂詭宅第二版:收納

瘋狂詭宅第二版:收納

Date: 20220811
Version: 1
  1. 實在太喜歡瘋狂詭宅了,但配件實在太多,所以就跑去買了收納盒,看了一下,目前有木製收納盒的大概只有以下兩家,我會稍微說明一下特色及購買原因。
    1. 烏鴉盒子
      1. 有2種款式,一個主一個擴,擴可多擴共用,擴可以包含一大一小擴。
      2. 最大特色應該是模型可以連同塑膠板塊一起組裝好後放進收納中,遊玩時可以直接將模型直接拿出擺放,不需要拆裝塑膠板塊。
      3. 就是主遊戲和擴充都要另外買收納來裝。
    2. 桌遊罐兒
      1. 只有一種款式,可以包含主遊戲和1大2小擴充,不確定2小是否可換成1大擴。
      2. 但相比之下,模型就必須與塑膠板塊分開來擺放。
      3. 特色是可以請廠商幫忙代組裝,若使用官網下訂的話,還不額外收費,且享有終身保固,壞一片換一片。
    3. 購買原因
      1. 經過評估,最後我買了桌遊罐兒,評估如下:
      2. 可以代組裝和終身保固,我希望馬上就可以用到,從下訂到取貨,等待時間很多就可以拿到已經組裝好的收納,真的不錯。
      3. 目前我沒打算所有擴充全收,所以最多1-2個大擴吧,考量可以都裝在一起,後續帶進帶出只要帶一個就好,不需要連主+擴都一起帶,減少負擔。
      4. 遊玩時,通常僅放置怪物板塊而已,懶得放模型。
      5. 綜上所述,我選擇了桌遊罐兒,可以收納在同一盒中,對我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
    4. 注意事項
      1. 購買桌遊罐兒的收納後,在實際使用上提供以下幾點說明:
      2. 商品結構可能跟官網上的圖片不太一樣。
      3. 主遊戲2個大模型,在官網上是放下層,但經實測發現,大模型不管哪個角度擺放,在下層時都會被下層蓋板壓到,當然,上層放下後因為重量,所以最後還是平的,但怕壓壞模型,最後,我是將大模型與塑膠板塊互換位置,大模型放在上層,不會被壓到,塑膠板塊放在下層。
      4. 再來是收納卡片的卡架,共8格,通常玩桌遊的都會裝牌套,我也不例外,但發現卡架的大小,無法放入4.3*6.5的大小,放是可以放,但會凹到牌套,整個會很卡很緊,最後是找了牌套王4.1*6.3,才終於順利放入卡架中。
      5. 整體收納擺放結構可以參考官網圖片,有一點可以斟酌的是在上層,在中間1*N長條型的兩個收納,一個是放人物圓形token,一個釋放怪物方形token,建議將圓形放下,方形放上,整體收納擺放的容易度會是比較好的,比較好拿好放,與官網圖片相反。
    5. 以上提供給各位建議,有收納真的差很多,不只整齊,還可以加速遊戲設置。
  2. 以下為收納圖片參考:















桌遊設定-17(任務、環境、角色)

桌遊設定-17(任務、環境、角色)

Date: 20220808
Version: 1
  1. 承「桌遊設定-13」,這次要來設計的是「任務卡」。
  2. 任務卡設定規範
    1. 數字、顏色、花紋
    2. 盡量不要打亂個人牌堆
    3. 盡量降低計算複雜度
    4. 減少計算次數
    5. 分數依循組合排列與機率
    6. 盡量與自己相比
    7. 個人任務/共同任務
  3. 經計算後共38張如下:
    1. 個人目標(張數):15
      1. 紅/綠/藍
      2. 點/線/面
      3. 數字1-9
    2. 共同目標(組合數):23
      1. 3張紅/綠/藍
      2. 3張點/線/面
      3. 3張相同顏色/花紋
      4. 3張不同顏色/花紋
      5. 3張數字1-9
      6. 3張相同數字/相連數字/相連偶數/相連奇數
    3. 目前會以任務卡為主要調整方向,因角色卡主要是幫助玩家使用的,對遊戲整體進行較無影響,而環境卡則比較需要實際玩家測試回饋為主,所以大概只有任務卡是比較可以用統一的原則來使用程式測試,只不過看起來相關函數都要改寫才行,工有點大,感覺有點懶XD。
    4. AI執行及任務卡計分都寫完了,目前在做各種測試調整紀錄如下:
      1. 任務卡對於和新玩法的競爭性,換句話說,就是任務卡分數在總分中的占比?是否有任務流的可能性?
      2. 在第1版中任務卡的分數很低,故在第2版時重新調整了一下。
      3. 再來是任務卡的分配及數量,如同上面的分類,個人和共同兩種,個人提供小幅度分數調整,共同可以提供大幅度分數調整(還是要看當場牌運),個人是1人1張,而共同的話,為提供不一樣的選擇,所以目前固定為3張。
      4. 目前任務卡分數約佔總分的20-30%,算是有一定的影響幅度,你不做,別人有做,別人就會有可能比你多20-30%的分數。
      5. 測完2-4人,任務卡的影響程度大約為30%,應該算是有一定影響力,可以考慮納入正式規則中,等後續找人測試看看結果如何?
  4. 最近速度驚人,除了任務卡,還順便設計的「環境卡」和「角色卡」
  5. 角色卡
    1. 目標大概是以下2點:
      1. 可以協助玩家降低難度
      2. 讓玩家可以有更高分的可能性
    2. 5種效果
      1. 場上牌堆和手牌互換
      2. 場上牌堆和個人牌堆互換
      3. 個人牌堆和手牌互換
      4. 移除1張環境卡
      5. 移除1張共同任務卡
    3. 規則
      1. 每種效果1分
      2. 每種效果限使用1次
      3. 最多使用3次
      4. 每使用1次扣1分
  6. 環境卡
    1. 大致上與「桌遊設定-13」(最下方)內容類似,不過移除了有關效果的變更項目,目前有37種。
    2. 環境卡主要還是為了增加有趣性,當然部分環境卡會改變遊戲策略,當然也有部分是來鬧得,這部分就需要多加測試了,畢竟程式無法反應玩家的正反回饋。

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桌遊設定-16(順位優勢)

桌遊設定-16(順位優勢)

Date: 20220807
Version: 2
  1. 承「桌遊設定-13」,重新調整了程式碼,讓其比較符合目前遊戲流程。
  2. 會跑下面統計主要是發現好像有順位優勢,所以就跑了以下數據來分析看看。
  3. 另外,也在「台北桌上遊戲測試」詢問意見,獲得許多意見,有些有想過,有些沒想過,真的很厲害,紀錄相關意見如下,之後還要再用程式測測看才行。
    1. 輪順位
      1. 查了一下,這是1項機制Turn Order: Progressive,回合順序: 漸進式,順序: 回合之類的。
      2. 一樣需要調整程式碼,比較麻煩的就是回合順位玩家的公式,要稍微畫圖計算一下推測出合理的公式出來。
      3. 經程式運算結果來看,在扣分、手牌及總分上確實沒有順位優勢的差異出現,是一個調整方向,比較有趣的是跟手牌扣1分的比較之下,反而原扣分規則比較沒有明顯差異,當然兩者都算是沒有明顯差異。
      4. 目前在思考是否需要扣分?需要的話又是使用哪一種?
        1. 扣分是1種風險管理/評估(Push Your Luck),讓玩家不要只想拿很多牌,但在遊戲過程中,每回合只有1次換分的機會,若玩家想拿更多牌,取得更高分,而不進行換分,這本身也是1種風險管理吧。
        2. 經過統計分析,平均一個牌堆大概9-10分左右,也就是說若手牌扣1分的話,平均手牌約1-2張,玩家也只扣1-2分而已,不痛不癢,沒有那種利害關係,所以才想要原扣分規則,但原扣分規則會有明顯差異。
        3. 但後來想一想發現是玩家體驗,因原扣分規則級距極大,容易造成玩家辛辛苦苦獲得的分數,被大量扣除,造成遊戲體驗不佳,所以採取手牌扣1分的話,一樣有風險管理,具有警惕意味,但也不至於扣除太多分,讓玩家感覺不好,這是目前看這麼多統計結果的感想,可能會朝這方向調整。
      5. 反而在首家具有優勢,雖然可以使用首家扣分硬平衡,但對於遊戲體驗並沒有太大幫助,另外,老實說,我並不是很喜歡輪順位的機制,因為太麻煩了,常常忘記到底是輪到誰、輪到誰要下家...等,即使有標示物可以用,而且也會多1個玩家操作步驟,少了設置但多了首家,其結果大同小異。
    2. 首家補償
      1. 目前測試結果是,順位前兩位的分數各加1分。
      2. 2人局:只有2位,都加等於沒加,所以就不用加。
      3. 3人局:+1,+1,+0
      4. 4人局:+1,+1,+0,+0
      5. 大概這樣調分完之後,各組之間就沒有明顯差異了,應該算是一個暴力有效的處理方式。
      6. 這部分是不用到調整程式,只要改一下EXCEL表格就行了,將玩家總分+2、+1、+0測試即可,工作量不大。
    3. 如pass,或是“迴轉”
    4. 設定唯一目標牌先搶先贏
      1. 確實目標牌是一種分數來源,但我規劃是放在模組上,這可能是未來調整之一。
    5. 加分與扣分的分差加大
    6. 手牌扣分用1+2+3跟1張扣1分
      1. 1張扣1分,也就是扣分正比於手牌數量,剛好我EXCEL有手牌數量的數據,一樣不用調整程式,將玩家加分減掉手牌數量即可。
      2. 有趣的結果發生了,手牌數量是有明顯差異的,加分項沒有明顯差異,用原規則的話,總分是有明顯差異的;但換了新規則後,總分變成沒有明顯差異的,一個簡單的調整,就讓結果變正常了。
      3. 推測可能是原規則的扣分幅度很大,但新的規則相對於加分項影響較少,所以總分結果趨近於加分項。
    7. 無智慧亂選
      1. 也就是全隨機取牌,花了點時間重新調整了程式碼,跑完結果大致上與原版本相符,最多就是分數比較低而已,但基本的趨勢是一樣的,也一樣有順位優勢。
      2. 基本上確認了這樣的扣分會造成順位優勢的結果,需要再重新調整。
    8. 玩家的手牌上限
    9. 讓九組分洗的意義更大
    10. 取消九組分洗,減低設置成本
      1. 需要調整程式碼,經程式計算後發現,其結果與原規則結果差不多,沒有什麼差異。
      2. 也就是說,這條原規則是可以取消的,並沒有太大意義,取消還可以加速遊戲設置。
      3. 這點也經過討論,認為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去記牌,就拿我來說,也沒辦法去記牌,頂多感覺可能還有什麼,或者只看哪個牌堆剩牌比較多,有我想要的牌的機率會比較高,對實際應用沒有太大效果。
      4. 另外1點,發現手牌扣1分的結果,比原扣分更無明顯差異。
  4. 經過上面測試,目前正式版調整以下項目:
    1. 起始設置隨機9個牌堆。
    2. 扣分項為每張手牌扣1分。
    3. 在這樣的調整下結果是最好的,也沒有所謂的順位優勢存在,算是一個好的開始。
  5. 樣本數1000,X位玩家的統計分析:(小數點第1位)
    1. 2位玩家
      1. 平均回合: 10.1
      2. 平均加分: 51.3
      3. 平均扣分: 2.1
      4. 平均總分: 49.1
      5. 平均手牌: 1.4
      6. 平均牌墩: 6.0
      7. 平均牌墩總張數: 19.4
      8. 平均剩餘張數: 39.5
      9. 平均使用張數: 41.5
      10. 玩家效果使用張數
        1. card-play: 4.0
        2. trade: 3.9
        3. semi-closed-eye: 4.0
        4. electric: 5.1
        5. stack: 3.9
        6. *2: 4.8
        7. +2: 4.9
        8. share: 4.0
        9. card-pickup: 4.1
      11. 獲勝者效果使用張數
        1. card-play: 2.1
        2. trade: 2.0
        3. semi-closed-eye: 2.1
        4. electric: 2.8
        5. stack: 1.9
        6. *2: 2.5
        7. +2: 2.5
        8. share: 2.0
        9. card-pickup: 2.2
      12. 加分/牌墩: 8.6
      13. 張數/牌墩: 3.2
      14. 加分/張數(in牌墩): 2.7
      15. 使用張數/回合: 4.1
      16. 使用張數/玩家(in回合): 2.1
    2. 3位玩家
      1. 平均回合: 6.6
      2. 平均加分: 34.7
      3. 平均扣分: 2.4
      4. 平均總分: 32.3
      5. 平均手牌: 1.5
      6. 平均牌墩: 4.0
      7. 平均牌墩總張數: 12.9
      8. 平均剩餘張數: 38.0
      9. 平均使用張數: 43.0
      10. 玩家效果使用張數
        1. card-play: 4.1
        2. trade: 3.8
        3. semi-closed-eye: 3.9
        4. electric: 4.9
        5. stack: 4.0
        6. *2: 4.7
        7. +2: 5.0
        8. share: 4.1
        9. card-pickup: 4.1
      11. 獲勝者效果使用張數
        1. card-play: 1.5
        2. trade: 1.2
        3. semi-closed-eye: 1.4
        4. electric: 1.9
        5. stack: 1.2
        6. *2: 1.7
        7. +2: 1.8
        8. share: 1.4
        9. card-pickup: 1.6
      12. 加分/牌墩: 8.7
      13. 張數/牌墩: 3.2
      14. 加分/張數(in牌墩): 2.7
      15. 使用張數/回合: 6.5
      16. 使用張數/玩家(in回合): 2.2
    3. 4位玩家
      1. 平均回合: 4.8
      2. 平均加分: 26.3
      3. 平均扣分: 2.8
      4. 平均總分: 23.5
      5. 平均手牌: 1.6
      6. 平均牌墩: 2.9
      7. 平均牌墩總張數: 9.4
      8. 平均剩餘張數: 36.8
      9. 平均使用張數: 44.2
      10. 玩家效果使用張數
        1. card-play: 4.0
        2. trade: 3.7
        3. semi-closed-eye: 4.0
        4. electric: 4.6
        5. stack: 3.9
        6. *2: 4.6
        7. +2: 4.9
        8. share: 4.0
        9. card-pickup: 4.0
      11. 獲勝者效果使用張數
        1. card-play: 1.1
        2. trade: 1.0
        3. semi-closed-eye: 1.1
        4. electric: 1.3
        5. stack: 0.9
        6. *2: 1.4
        7. +2: 1.3
        8. share: 1.0
        9. card-pickup: 1.2
      12. 加分/牌墩: 9.1
      13. 張數/牌墩: 3.2
      14. 加分/張數(in牌墩): 2.8
      15. 使用張數/回合: 9.2
      16. 使用張數/玩家(in回合): 2.3